新中国成立60周年,沈阳发生的变化可以从下面的数字中找到答案。 1952年沈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395元,2008年人均GDP达到54248元;194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1.2亿元,2008年时这个数字是1949年的1254.6倍…… 消费增长1000多倍 沈阳市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沈阳60年发展历程回顾”分析报告显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地区经济取得了飞跃发展,如今沈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 具体看,1952年,沈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395元,处于世界贫困地区水平,到2008年,人均GDP达到54248元,增长15.5%,为2000年的2.9倍。按当年年末汇率折算,为7978美元,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2007年,世界银行国家收入水平类型划分标准为:人均GDP在3706~11455美元之间的国家为上中等收入国家)。 消费的增长也很迅猛,1949年沈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有1.2亿元,200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5.5亿元,是1949年的1254.6倍,是1978年的91.8倍。2008年吃、穿、用商品零售额分别实现556.1亿元、232.0亿元和626.4亿元。 城市人均住宅面积翻番 居民的生活改善在众多方面体现出来。 到2008年末,沈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1.81%,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12平方米。 2008年,沈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3元,是1980年人均生活费收入的37.1倍。沈阳城镇单位(不含私营、个体)职工平均工资29545元,是1978年的44.8倍。 同时,60年来,居民消费水平、消费模式也发生了质的变化,食品消费比重逐年降低。体现生活质量的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则由1980年的56.2%下降到2008年的38.2%。 消费结构升级换代加快,由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中期的“摩托车、电冰箱、洗衣机”,再到目前的“电脑、汽车、商品房”,娱乐享受型消费明显增加。 城乡居民居住水平明显提高。2008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9.02平方米,比1990增加17.42平方米,相当于翻了一番还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