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家居商务网!

辽宁家居商务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协会工作 >

王永顺风车13年载“客”万人

发布时间:2010-10-23 09:59

 

清晨650分,北京城正在慢慢苏醒中,居住在回龙观的王永已洗漱完毕,穿着整洁的衬衫,发动自己的奔驰座驾出门。他没有直接去自己的公司,而是在344路车站前停了下来。

与此同时,大量北京回龙观社区居民开始走上战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要加入挤车的肉搏战。战场之一就是344路车站。

一辆344路到站,马上人挨人,人挤人,只要车上有一点空间就会迅速被填满,最后一个上车的人往往是让车门关闭的弹力给塞进车的。

每次搏斗后,总会有人叹息着留在车外,此时王永就缓缓地开着自己的车,停在队伍长龙面前,摇开两个车窗,伸出自己的光头大声喊着:有去马甸双安的吗,上车吧,我免费搭你们。

疑惑、好奇、羞怯各种神情顿时浮现在挤车人的脸上,唯独没有信任。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甚至直往后缩。在维持秩序的车站人员的鼓励下,两个男性乘客将信将疑地上了车。

每天上班之前,王永都要这样招呼人搭自己的顺风车,整整13年,他搭乘了上万名从回龙观进城上班的居民。

13年前好多了,那时候不仅没人上车,还会给我一句有病王永笑称。

13年,他换了四辆车,既有成功的满足,也有被误解的郁闷不堪,但他一直坚持了下来。不要叫我雷锋,也别管我的奔驰车,我只有一个小梦想,让这个城市的角落都泛起平凡的感动。

做好事有成就感

王永一直就是个有梦的人。从湖南邵阳来北京闯荡的时候,王永只有22岁。这个学美术的年轻人想考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后来他虽然没有成为张艺谋的师弟,但却成为一名很有名气的设计师。

刚到北京,手里只有300元,即使在那个时候,也没有影响王永做好事的心情。在他看来,让别人搭顺风车是一种习惯,不是大不了的事。在农村老家,人们要出门就站在村口的公路上等搭乘过路车。上学的时候,同学们的自行车后面都载着人,如果老是后面没有人的话,就说明这个人人缘不好。

开始是自行车,伴随着事业的发展,王永开始打车,即使打车的时候,他也想着让别人搭个便车。有一次他去乘出租去学车,外面刮着风。一个女孩在路边着急地想打车,他就让司机停下来捎带上她。一年后,这个女孩成了他的老婆。实际上,是我搭她车,因为她去的地方比我远。王永纠正了一下这段故事的细节。

王永下定决心开始专业在北京搭人上车是买车后的第一年。那天,外面下大雨,在北洼路他看到一个老太太独自在雨中蹒跚,满脸都是雨水,看到那一幕,让我立刻想起了妈妈,特别难受。于是他专门将老太太送回了家。回到家后,儿子儿媳妇千恩万谢,把他奉为上宾,那种做好事的成就感一下子油然而生,特爽快。王永回忆。于是,从红旗、本田、奔驰到奥迪,虽然他的车越换越高级,但是给别人搭顺风车的习惯却从没改变。

有病,臭显摆什么!

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长时间做好事不做坏事,王永对此话体会很深。2002年,他实在坚持不下去了。

太难了,一腔热血老是被人误解,好事越做越寂寞。每次王永摇下车窗,向排队的人招呼免费搭车的时候,迎来的往往是冷漠甚至白眼。甚至有人刚等他一过去,就在后头大声说:真有病,开个奔驰臭显摆什么?

他曾经问一个女孩坐不坐车,结果被站在她旁边的男友误会,女孩刚要说话,男孩上来就泼了他一杯水。

开始的时候,王永很理解,认为确实跟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不常教育咱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吗。但谁也架不住天天被人这么嘲讽。有一次,王永真急了。一家三口在雪中等车,他过去要捎他们去马甸,父亲和女儿想上车,母亲不让,说了一句:现在什么社会,你们还相信这种人。

王永一下子急了,拉开车门对那位女士说:您说说现在是什么社会,我自己出车出油钱送你们,我又不缺钱,你说我图什么?后来那位女士上了车,一路上跟王永道歉,不是大姐不信你,实在是多少年没见过这事了。

很多时候,他不得不先跟人家说,我拉你到马甸吧,你给我10元钱,这时候很多人就会上车。免费没人坐,收费倒都敢坐了。

王永真的不想再干下去了,于是他给报社电台的热线打了电话,倾诉了自己的苦恼,一些媒体报道了他的烦恼,没想到,一下子他就火了。

一系列的绰号给了他——“开奔驰的雷锋小人物大英雄顺风车王。每天他都乐滋滋地在网上看写自己的报道,给自己鼓劲。

甚至还有回龙观的网友每天都去核实,发现王永真的是天天去344路车站免费拉人,于是成为他的拥趸。如今,王永已经做得比较顺了。当他的车到了344路车站,维持秩序的协管员都知道他,直接招呼排队的人——“马甸、双安了啊,一站!

我的车就是移动的剧场

王永是个十分活泼的人,一上车就跟人家说话。因此他和很多乘客成为了朋友。在他拉乘客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故事,我的车就是移动的剧场。王永打了一个这样的比喻。

在他的车上发生过很多事情,有励志,有爱情,也有凶险。

他经常在车上给年轻的外地朋友讲自己在北京的奋斗史。有一回,一个女孩搭一段车程说要坐火车回老家邯郸,她觉得在北京呆不下去了。王永问:我在北京住过地下三层水帘洞一样的房子,睡过沙发、地板,还曾每天骑自行车几十公里,你有我苦吗?女孩摇了摇头,于是半路下车,不回老家了。

当然,他也遇到过险情。有一天晚上进城办事,路过车站的时候王永习惯性地停车送人。一名男子上了车,不停地问他:你真的不收钱?你图什么。王永就讲了自己当年创业时的艰辛,以及受过很多人帮助,也想帮助别人。这样讲述了一路。男子沉默了一会,突然说停车,留下一句兄弟,你以后要小心点,不是所有人都是好人。便径直走了。在下车的一瞬间,王永看到该男子腰间别着一把刀。

但王永没有害怕,仍然坚持在做这事,他觉得北京人现在太需要这种顺风车带来的温情了。很多人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坐奔驰,有的人是第一次坐顺风车。有一对男女一起登上了他的顺风车,在车上三个人互相交换了名片。过了一段时间,这对男女特地等他开车到车站的时候对他说,我们已经恋爱了,感谢王永带给他们的缘分。

下一站梦想

在回龙观的社区论坛里,王永已经是个热门人物。逐渐有不少车主效仿他开车带人,其中还有一些他曾经拉过的乘客。我就是要带动更多的人做这个事情。

如果说开始王永是出自习惯来做好事,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开始思考更深远的东西。

王永认为如果大家都能搭顺风车上班,不仅能增进社会和谐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也能环保低碳,同时缓解交通压力。

顺风搭车,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国外一些交通拥挤的城市就早已出现,以控制高峰期的车流量。如美国一些州规定空车不能上街,以有效地利用空车资源,同时减少汽车尾气带来的空气污染。有些国家为了鼓励这种乘车方式,规定载人多的车可以走快车道,空车则不能进入快车道。

他曾经向有关部门提过很多建议,希望能够把顺风车制度化,比如采取些鼓励的政策让每辆车都能多载点人,可以节约很多资源。目前油价上涨,能源市场相对紧张,姑且不谈环保、道路资源占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单从节约能源和费用开支的角度来说,倡导实行顺风车制度,越发显得迫切和必要。减少私家车出行,改乘公交车或者搭载顺风车,这是我们能做到的、可以有效节约能源消耗的措施。

王永告诉记者,中国人大量拥有汽车的时间还不长,认为车是私有的重要财产,甚至身份象征,其实时间长了就只会觉得车只是一个代步工具,应该多些共享的观念和环保理念。下一步,他的梦想就是成立一个顺风车协会,让更多的人都来做这个事情。大家做点身边的小事,这个世界会更美好。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