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家居商务网!

辽宁家居商务网

当前位置: 主页 > 协会工作 >

解析古代西亚家具文化(一)

发布时间:2011-08-11 08:28

 

世界家具文化探秘之——

解析古代西亚家具文化(一)

 

     古代西亚文化艺术与古代埃及文化艺术几乎是同时产生的,都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又都被西方国家文化艺术的发源地希腊、罗马所吸取、借鉴。在文化艺术特点上,两者由于相互的交流和征战,也有不少共同之处,但又因各自不同的环境和传统而又有其独特的风格。古埃及家具主要是法老的文化艺术,而古代西亚则主要是表现现实生活的文化艺术,二者又是交融汇合的。

     在亚洲西部,有一条弧形的狭长地带,犹如一弯新月,土地很肥沃,被称之为“新月沃地”。在新月沃地东部(现今伊拉克境内)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两河之间的区域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这里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摇篮。文化艺术史中所称的“两河文明”或“两河艺术”是包括以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为中心的西亚大片土地,又称为“西亚文化艺术”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河流域地处四通八达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家具自然简朴、精雕细刻、旋木装饰的艺术风格,是西亚各部族交替、融合的文化艺术。



     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先后出现了许多个奴隶制国家,直到公元前538年被波斯帝国统治为止,这一地区的历史大致分苏美尔一阿卡德时期(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000年)、古巴比伦时期(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600年)、亚述时期(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612年)、新巴比伦时期(公元前612年——公元前539年)四个时期。

     从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500年,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从创立、兴盛,直到衰退,一直是地处高温、湿润的环境,因此,木制家具没能保存下来,只能从仅存的壁画、浮雕、青铜像、圆形印章等中,领略其家具文化艺术。

一.苏美尔家具

    苏美尔人的家具种类不多,式样单纯。据说在家具中床是他们最重视的,中等人家的床具做工就精雕细镂,而且还嵌以金银象牙,但是没有见过其样式。从苏美尔墓葬出土文物中,仅见过木箱、椅和凳等家具。

    苏美尔的王陵不像埃及那样盖成金字塔,只是建造地下墓穴,以砖石叠涩造顶,但陪葬品也很丰富。英国考古学家伍雷在1922-1934年间曾发掘苏美尔早期乌尔第一王朝的墓葬2500余座,其中16座是王陵的后妃之墓,都有大规模的拱顶墓室和侧室,陪葬品有珠宝、镂空金杯、金银宝石镶嵌的牛头竖琴,带青金石剑柄和金剑鞘的短剑、金琉璃头饰、青金石制作的圆形印章及家具,还有各色石料和贝壳镶嵌的各种饰物、用具。这些随葬品说明了两河流域在苏美尔的乌尔第一王朝时代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同时也表现了两河文化艺术的风格特征:小巧精美、高贵实用,与实际生活密切结合。



    乌尔墓地出土了一个木箱,高22.86厘米,长55.88厘米,木质地上涂沥青作为底色,人和动物是用贝壳和红玉石镶嵌而成的,这是公元前2600年乌尔第一王朝的杰出工艺品,从中可看到苏美尔的家具文化艺术。木箱的侧面,画面分为三层,上层是饮宴的场面,国王和他的客人们坐在椅子上,身着毛制裙子,这是苏美尔的典型特征。人物都是侧面脸、正面眼睛和正身及侧脚,这种人物造型与古埃及的“正面律”相同。椅子的前腿是动物脚,其他腿则是直腿,腿下加有底托。椅子的靠背较低,但国王的靠背稍高些,可以支撑到前臂,椅子造型简洁。从中可见苏美尔的王与臣所使用的家具是没有大区别的,仅是国王的宝座及人物要高大于臣民。画面四周和各层之间是几何形镶嵌装饰。

    还有一件神殿出土家具是公元前2600年的雪花石膏制雕像。苏美尔人身着典型的羊毛裙子,坐在圆凳上,凳是用芦苇制成的圆筒状,高52厘米,造型简朴。座椅上的苏美尔人的雕像身体呈圆柱形,双手捧于胸前,姿势虔诚,面部表情平静,眼睛瞪得很大,流露出纯真、朴实、专注、微笑的表情。这个雕像是苏美尔雕刻程式化的代表作,当时雕刻技巧尚不成熟.缺少细部刻画。人物圆圆的头颈,短粗躯体,不合比例,对整块料也不作凹凸分割,手势以传统的祀神合拢式为多,可见宗教对苏美尔人的影响也很大。墓地出土的圆筒印章也可见到苏美尔的家具。印章上的画面是国王坐在宝座上观看歌舞。椅子的前腿是直的,而后腿是动物腿,后靠背稍高向后弯曲,人物是正面律造型,右边是苏美尔的楔形文字。

      这是西亚两河艺术保存最完好的文化艺术文物,也是后人认识当时历史社会面貌的主要证物之一。圆筒形印章的流行是苏美尔私有制发展的标志,这种印章是在湿软泥土上压印成图,因而制成圆筒形,便于滚动压印,图案则凹印成筒面。它是由苏美尔人最先发明并盛行起来的,圆筒侧立面的浮雕都是神话题材,是以写实手法刻以与主人姓氏、身份有关的神话人物、徽记,并在图像间加以文字符号,材料则多取名贵石料,最常用的是来自阿富汗的青金石。这种印章以表明物主的标记压印于瓶罐、箱柜、门窗的封泥上,既是私有制的证物,也广泛用于商业贸易。据出土文物的商业印章考证,苏美尔人和埃及、印度很早就已有贸易往来,并以金银作为交易媒介。这种特殊的印章刻制的精巧,是两河艺术作品的代表。



     公元前2100年,两河南部拉格什的统治者—古地亚被雕成石雕座像。雕刻家用极坚硬的黑曜石把这位统治者刻画成具有智慧学者和建筑师的气质,它的形象古拙,表情比较呆滞,两腿紧并、形体刻板、缺乏动态,衣物正面下身与座位的光滑面上刻了许多楔形文字;披肩衣袖处雕出了几道均匀的褶纹,给人以松软之感,这是苏美尔以来的两河雕刻的一大进步。座像的宝座前后腿外向弯曲,造型优美简洁,这种造型的凳成为以后古巴比伦时期的代表作,在亚述时期和新巴比伦时期也可见到。

     苏美尔的家具文化艺术也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门类,是受到当时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建筑、雕刻和文字等。同时,家具文化艺术又是多种艺术的综合反映。许多结构形式、装饰图案、符号、文字乃至当时的生活、政治、文化特征都在此得以交汇记载。

二、古巴比伦家具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定都巴比伦城。古巴比伦时代继承了古代苏美尔的各种遗产,将两河流域的文化推向新的高度。

    本世纪初(1901年),在埃兰古城苏萨发现了一块“法典碑”,现藏于巴黎卢浮美术馆。它既是珍贵的文物又是件艺术珍品,表明了两河流域当时的雕刻风格。古巴比伦文化艺术遗物中,驰名于世的就是这个汉谟拉比王的“法典碑”(约公元前1800年)。汉谟拉比法典高2.25米,是整块黑色闪绿岩的浮雕。碑的上半部分表现的是太阳神及司法神沙玛什朝见国王汉谟拉比的情景。高大威风的太阳神坐在宝座上,手持法典,向国王宣读法典的内容。法典碑上太阳神所坐的宝座高高的,并设置了脚踏,表现了至高无上的神权。宝座侧面造型是连续长方形的渐变构成,脚踏侧面造型则是并列横向连续方形的构成,是仿两河流域的建筑风格制作的,节奏韵律感强烈,造型质朴。与古地亚宝座的造型相比同样是简洁的几何形构成形式,可见这种简洁、优美的几何形家具造型是古巴比伦家具文化艺术的风格特征。(未完待续)

 

------分隔线----------------------------